pandavp注册

iPad Air 5 WiFi 版使用体验,效能过剩却又赞不绝口!

文章最後更新时间:2022 年 5 月 28 日

距离上次写开箱评测文已经是 2021 年 9 月的事情了,当时是买了 iMac M1 版本的电脑,最近终於又有新产品可以来写个文章,就是「iPad Air 5」,这次被它的 M1 CPU 给吸引到,一不小心就让荷包瘦身一下,顺便题一下,这次在购买时有搭配「Apple Trade In」换购服务,有兴趣可以参考「Apple Trade In 换购详细流程全记录!」一文。

这次的文章没有前面开箱的照片(实体照也很少),主要是因为家里采光不佳,且大家应该也看开箱看到腻,所以主要放在我自己亲身使用的一些感想,当然也会有基本的效能测试,但是我并没有买「Apple Pencil」搭配使用,毕竟自己真的用不太到,这部份可能要参考其他创作者的心得罗,一起往下看吧!

内容目录 显示 1入手规格 2重点特色 2.1M1 CPU 2.2五种颜色 2.3顶端按钮整合 Touch ID 2.4人物居中功能 2.5USB-C 3效能跑分 4使用心得 5总结

入手规格

自己在这次所购入的规格如下:

  • 外观:蓝色
  • 容量:64GB WiFi 版
  • 配件:键盘式聪颖双面夹

我是选择 WiFi 版本,且容量只有选择 64GB,主要是想拿来看看影片,偶尔搭配键盘可以写写部落格文章,觉得应该是很够用了!

重点特色

因为照片少的可怜,所以就只能跟各位介绍一些重点功能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了解这一代有什麽新特色!

M1 CPU

苹果自家研发的第一代 CPU 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过了,这边就不做深入的说明,但因为这是重点中的重点,所以还是得提一下!在跟前一代相比下,8 核心 CPU 带来最高可达 60% 的效能提升,8 核心 GPU, 绘图处理速度提升最快可达 2 倍,不管是拿来生活娱乐或是办公,都非常的给力!

五种颜色

iPad Air 5 提供五种颜色可以选择,有太空灰、星光、粉红、紫与蓝色,可以说是色彩缤纷,外观上多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。

顶端按钮整合 Touch ID

Touch ID 整合到萤幕顶端的按钮,虽然跟前一代没有变化,但我觉得有 Touch ID 就很方便,不管是在付款或是安装软体上。

人物居中功能

前置镜头达 1200 万像素超广角,并支援「人物居中」功能,在视讯通话时,可以自动的把你的人物保持在画面中间,如果有其他人加入或离开,也会自动拉开或拉近。

USB-C

这一代的充电接头换成 USB-C 的介面,支援原生 DisplayPort 输出,资料传输则支援 USB 3.1 Gen 2 (速度最高可达 10Gb/s),当然也是充电的来源!

效能跑分

这部分我简单带过就好,跑分就只是个数字,当然越高就越好,但是当你用不到这些效能时,你也体会不出来!

使用心得

自己因为没有需要「吃效能」的工作需要在 iPad 上运行,所以针对效能部分自己体验比较没有那麽深刻,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来平常的娱乐,例如打打游戏、看看电影等简单的工作,偶尔会拿来写写部落格文章,仅此而已,所以自己在这次也多加购了「键盘式聪颖双面夹」,除了可以直接拿来当保护壳外,并且可以立起来使用键盘(两种角度),让我在娱乐之余想要工作时,也有键盘可以打字!

下方图片为两种直立角度,对我来说都是相当舒适的角度。

在键盘的使用方法上,跟 macOS 基本上没有差异,虽然键盘回馈的感觉没有很好,但还算可以接受,另外我也会自己接一个蓝牙滑鼠,不一定要 Apple 的滑鼠,就可以使用滑鼠来代替点击萤幕,就等於一台小电脑的感觉!

总结

这应该算是史上最懒的开箱了,我并没有写太多关於开箱与测试内容,因为对我来说真的用到的机会也不多,除了平常回老家不想带电脑时,可以带着 iPad Air 5 轻便一点外,其余在家的时间几乎都是用电脑。

这一代的 iPad Air 5,针对我自身的使用情况,会有种「效能过剩」的感觉,但是又因为其他工作也可以很快速,例如打开游戏、打开 APP 等,又会有一种赞不绝口的感觉,所以如果你是跟我一样,平常主要用电脑,平板机会较少,但又怕未来可能会需要「高效能」的工作,就可以选择 M1 版本的 iPad Air,以备不时之需,就算没有用到,纯粹拿来打游戏也是蛮爽的!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